您有一封影像丛林探险的邀请函。

 

距2021年HiShorts!厦门短片周征片截止只剩6天了,热爱社交的小青跟艺术家朋友唠嗑时不忘邀约:“哎,最近有没有什么优秀的实验短片?”朋友反问:“实验?你说的是什么样的实验?”小青一时语塞,脑子里开始放起昨晚审片时看到的各种画面:黑白胶片、不露脸的演员、重复的动作、隔壁房间的怪声、镜像的凝视、多屏幕的画面……这就是实验短片吗?

 

许多人往往把 “反叙事性”与实验影像划上等号,却忽略了那些影像反叙事形式之外的思想。譬如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帝国大厦》(1964),用一个长达八个小时的固定镜头贯穿始终,记录从日落到半夜的帝国大厦,放大了观者对时间的感知,颠覆了传统电影压缩式的时间线。

 

《帝国大厦》(EMPIRE),1964

导演丨安迪·沃霍尔

 

摄影师保罗·斯特兰德与画家查尔斯·席勒的《曼哈塔》(1932)则强调视觉上的形状与构图,将曼哈顿的地标、码头、蒸汽、行人之间所产生的光影进行混剪,用最日常的景观拼凑出一串令人感觉陌生、抽象的画面。

 

《曼哈塔》(Manhatta),1932

导演丨保罗·斯特兰德和查尔斯·席勒

 

而“反叙事”只是实验电影万千表现形式的其中之一。实验电影导演玛雅·德伦与她当时的丈夫亚历山大·哈米德合作拍摄的《午后的迷惘》(1943)与前面“反叙事”的两部影片不同,以循环的叙事结构和常见的符号,借着好莱坞经典的情爱主题,讽刺以男性主导、被男性拯救的传统叙事模式。

 

 

《午后的迷惘》(Meshes of the Afternoon),1943

导演丨玛雅·黛伦与亚历山大·哈米德

 

除了故事情节的创新设定,实验电影在制作手法和素材上也与众不同。HiShorts!艺术顾问、国际知名艺术家徐冰老师《蜻蜓之眼》(2017)是一部实验电影,也是一部“剧情长片”。通过上万小时监控录像的剪辑制作,这部影片在无演员的情况下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并以一套荒诞的剧情挑战我们对于影像真实性的认知,讨论监控摄像下的错综现实。在制作过程中,因为摄像头使用趋势的不断变化,例如行车记录仪、网红直播、人脸识别,影片内容也随着监控素材与时俱进,走向艺术家在制作初期所未知的领域。
 

图为《蜻蜓之眼》静帧,2017

导演丨徐冰

 

2018年HISFF (HiShorts!前身)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联合举行了《蜻蜓之眼》放映会以及“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如何在当代激活”的主题沙龙。

活动嘉宾(从左至右):主持人《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袁越,当代艺术家徐冰,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张杨,北京大学电影文学系教授戴锦华

 
 
如果说《蜻蜓之眼》是引领观者进入未知,那么接下来这两部影片便是通过虚拟人物而创造“未知”,用新视角重新体验我们所知的历史。

 

2020年终审评委、著名电影与舞台美术指导、艺术家叶锦添的《无尽的爱》(2020)采用虚构与纪实结合的形式,以虚拟偶像Lili的视角,在梦境与现实世界的穿越间,感受人的灵性。对叶锦添来说,Lili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在所处时间无法看见的自我。

 

图为《无尽的爱:当太阳悬止时》(剧情)静帧,2020

导演丨叶锦添

 

与Lili的镜像含义相似,2018年复审评委、新裤子乐队成员庞宽创造了机器人“两室一厅”,并通过一系列实验短片,让机器人成为80、90年代电视剧、电视广告的主角,将对科幻的向往嵌入于自己的成长环境中。

 

图为 “机器人两室一厅”之《冰山下的机器人》静帧,2018

导演丨庞宽

 

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曾说:“我们的电影才被开发了百分之二十,还有百分之八十的语言没有被开发。”以上述影像为例,电影的实验性取决于电影语言的流动性与创新。通过影像这一媒介抢先一步开拓我们未接触的观看体验,实验电影意在调动观众的主动思考。

 

 

2020年,HiShorts!特别策划了一场实验影像的主题论坛,由凤凰艺术主编肖戈主持,邀请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美学大师叶锦添,先锋艺术导演雎安奇,新裤子乐队成员庞宽,当代艺术家蒋志现场讨论当代实验影像的发展际遇,分享各自对于实验影像创作精神的看法。

 

叶锦添、蒋志、雎安奇、庞宽
对实验影像创作的看法 
上下滑动以查看
 

 

 

“接受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接受有好处,我有更多条件可以玩实验性的东西,不要把自己变得苦苦的,实验电影并不一定是不好的,我觉得创造力是很单纯的,没有那么复杂,不要把它标签化。”

叶锦添

蒋志

“如何保持实验性,所谓的自由,探索,好奇心,我们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以前不是经常说要回到孩童时代,就像小孩一样,他们才不会管什么是实验,什么是商业,或者什么,他们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概念,所以他们才很自由,任何事情他们都把自己投入进去。”

 

“我觉得不管是实验还是短片,最重要的是你的创作,事实上是在破坏既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束缚了我们。在电影学院或者是在一个艺术院校上学的时候有很多规则,这个规则无处不在,让你感到胆怯,让你在这个规则里面就是要重新建立新的规则。”

雎安奇 

庞宽

“时刻保持趣味性,对生活特别有热情,比较好奇。有的时候,商业的东西可能比较模式化了,做一些独立,先锋的东西更有趣味性,更好玩一点。” 

 

 

 

 

 

实验作为影像的一个重要分支,却鲜少有健全的评价体系,HiShorts! 设立实验单元竞赛的初衷,也从来不是想用评比给不设限的实验影像加以限制,而是希望鼓励创作者探索影像的边界,让更多人看到实验影像带来的生猛的创造力。

 

实验单元也是每年HiShorts!六大竞赛单元中最包罗万象的,大家对实验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义——有用逐格摄影做剧情片的,用水墨动画做纪录片的,用舞蹈表演穿插叙述故事的,也有用历史影像素材做3D动画的……我们对于实验单元所谓的评判标准不仅架构于电影范畴的表现形式、叙事逻辑之上,更考量创作者在选题、选材上的创新与思考深度,以及超越影像、超越门类的精神。(历年实验单元入围作品混剪可在下方观看。)

 

 视频为历年实验单元入围作品混剪

 

纵观HiShorts!历届入围实验短片,我们很难找到所谓形式上的规律,这恰好体现了实验电影不断突破自身的魅力。

 

2020年HiShorts!最佳实验短片获奖者郭樱子一直执迷于复合现实里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所谓对分,她的获奖作品《xxxxxx.com》探索了“看”与“被看”的动态关系。在一个可以肆意刷新通过监控的“眼”窥探窥探他人生活的网站中,观看者轻点鼠标就可以介入别人的隐私或操控他们的行为。整部影片只有这一个窗口,却隐喻了当代人看向世界的局限视角,鼠标的滑动停留暗示着我们对于信息的评论指摘。影片最后的弹窗进一步将观者拖入因为观看所形成的复杂关系中,不等观者回应,便将讯息吞噬无踪。

 

2020 HiShorts! 最佳实验短片颁奖现场

颁奖嘉宾丨蒋志、梁龙

 

历年来,我们也有幸看到HiShorts!的实验导演在众多艺术机构崭露头角

 
 
向右滑动以查看
 
 
 
 

 

相较于其它单元,实验单元不但不乏电影系出身的参赛者,还有许多来自国内外一流艺术学院的艺术家。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伦敦电影学院、美国电影学院等影视名校,我们还看到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罗德岛艺术学院、加州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等艺术院校的投片。无论是对于个人电影语言的拓展提炼,还是对于艺术创作媒介的延伸开发,实验短片代表了电影导演与艺术家不设限的探索尝试。

 

 

这也是为什么实验单元吸引了许多其他领域的从业者,他们将自己的专业与电影结合,回归于创造力的原始形态,无惧挑战所谓领域的既定规则。无论是影视策划、Google设计师,还是职业咖啡师,他们都通过展示自己的独特视角在HiShorts! 的舞台上得以大显身手。

 

图为《迭》静帧

导演丨高畅

 
同时,其它影视类别对实验影像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了。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青年导演白雪连续两年参与HiShorts! ,作品分别入围了2018年的纪录单元与2019年的实验及商业单元。虽然是不同单元,纪录短片《空在在》、实验短片《刑具》、商业短片《船上船》都融入了白雪的哲学思考,通过构图上的切割体现画中人与画中人、画中人与观者之间的关系。白雪近期也为BOSS直聘、美高梅、T Magazine、Ralph Lauren、Kinfolk拍摄了独具艺术性的商业短片。

 

分别来自《空在在》、《刑具》、《船上船》静帧
导演丨白雪

 

正因实验单元极具包容性,HiShorts!实验单元每年邀请最“斜杠”的电影人、艺术家、作家、媒体人、策展人来评选这些不被定义的短片,用开阔的眼界评选出最延展、流动的实验影像。

 

 

12月中旬HiShorts!厦门主节期间,由复审评委们选出的5部提名实验短片将不会作为“另类”,和剧情、纪录、动画、商业、MV等主竞赛短片单元一起进行评审,在终审评委们的热烈议论下选出最佳实验单元。

 

图为2020年HiShorts厦门短片周终审现场

 

2020年HiShorts!终审评委、凭借《方形》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瑞典导演Ruben Ostlund说道:“我看了HiShorts! 征集的短片,提名作品总共30多部,完成度很高,很有野心,也很鼓舞人心。我很喜欢实验单元,在实验单元里,有三部短片让我印象深刻,它们以某种方式抓住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在这个去中心化的世界,我们得不到全部的观点。他们以很好的方式抓住了这些元素,我很想再看到这样的作品。”

 

实验短片创作者啊,电影界的游牧人、热带雨林的探险者,HiShorts! 为你们敞开大门。欢迎各位拒绝被贴标签的斜杠导演们加入我们,把你们的实验作品投来,用你们的眼光,带领大家探索那百分之八十的未知。

 

投片通道已开放:
A. 国内投片通道:
http://opentown.mikecrm.com/jKdCCMG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进入投片麦克表单
B. 国际投片通道:
https://filmfreeway.com/HiShorts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邮件咨询:submit@hishortsfilmfestival.com
征片详情:
《2021年HiShorts!征片章程》(点击即可查看)
 
|About HiShorts!|
 
HiShorts! 厦门短片周吉祥物:愣头青白鹭
 
HiShorts! 厦门短片周是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具品牌公信力的短片节展品牌,以“国际化、年轻化、中国美”为特色,在厦门市影视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HiShorts! 成功在厦门思明区、同安区、翔安区落地2届,活动包含竞赛、展映、论坛、市场、成长、社交6大板块,成为每年金鸡之后厦门最具吸引力的全国性青年电影文化活动。
经过4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HiShorts! 探索出一套适合短片竞赛的评审体系:每年征集来自70多个国家、2400部以上短片,内容辐射剧情、纪录、动画、实验、商业、MV六大单元;当代艺术家徐冰出任艺术顾问、韩国导演李沧东、张律、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叶锦添、《方形》导演Ruben Ostlund、导演李少红、张杨、章明、郑大圣、香港作家陈冠中先后担纲终审,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制度得到了业界认可,成为2020豆瓣电影官方唯一合作影展,财新传媒社长胡舒立出席活动现场。
自诞生以来 HiShorts! 始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力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风气之先:连续两年完成了最大规模的短片线下展映,在厦门放映150部短片,20部左右长片,13场映后交流和12场跨界论坛等,在全国已经连续举办了各类展映活动超过800场,并开创性地将跑步、音乐、读书会等形式引入电影节,2020年更是启动了全国最大规模的音乐影像放映,并设有政府晚宴、导演酒会、星光红毯、颁奖典礼等丰富的大型活动,策展理念先锋前卫,内容丰富、跨界多元,吸引了国内电影、纪录片、动画、音乐、文学、艺术、学界、媒体等各行业领袖。
下一个10年,HiShorts! 将致力于探索出一条青年影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在不远的将来将HiShorts! 打造成为“有态度,有调性,有追求,有远见”的内容平台,以在影像媒介领域探索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复兴,引领未来青年文化新趋势。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