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鲍勃

艺术顾问

徐冰

ART DIRECTOR

国际战略顾问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DVISOR

国际知名中国艺术家。祖籍浙江温岭,1955 生于中国重庆,长在北京。1977 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 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 年获得中央美院硕士学位。1990 年作为荣誉艺术家访美。2007 年回国就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曾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国家美术馆、伦敦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西班牙索菲亚女王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及当代艺术博物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捷克国家美术馆及德国路维希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展出;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展。1999 年获得美国最重要的个人成就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MacArthur Award)。 2010 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5 年被授予美国国务院颁发的艺术勋章,被美国康乃尔大学授予安德鲁-迪克森-怀特教授称号。

法国著名制片人,Coproduction Office 执行总裁 / 创始人。Coproduction Office立足于巴黎与柏林,是一家制作并销售先锋大胆的获奖影片的跨国电影公司。公司的执行总裁和创始人 Philippe Bober 曾和许多位富有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导演在他们的职业生涯早期建立合作,迄今为止制作了 32 部作品。这些影片大都入围了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收获众多重要大奖,其中2014 年罗伊·安德森导演的《寒枝雀静》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金狮奖最佳影片,2017 年鲁本·奥斯特伦德导演的《方形》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奖最佳影片。

李晓红

评审顾问

苗棣

REVIEW CONSULTANT

学术顾问

ACADEMIC CONSULTANT

1951 年出生于沈阳,文革中曾在农村插队,在连队当兵,先后在湖南和北京的两个工厂当工人。1982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同年入北京广播学院任教,1999 年任广播电视艺术学教授,先后担任广播电视文学系主任、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等职,博士生导师,现已退休。

他多年从事影视文化与影视艺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过有关著作(译著)、论文 200 多万字,所著(译)《电视文化学》、《电视艺术哲学》、《脱口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威力与影响》、《美国电视剧》、《解读电视——苗棣自选集》、《中美电视艺术比较》、《美国经典电视栏目》、《解密真人秀》等专著,在业界有较大影响。其重要英语论文《中国情境喜剧的发展(1994-2005)》是香港大学出版社专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宣传与商业 之间徘徊──中国电视现状》收入牛津大学出版社论文集《Change Media Change China》(2010)。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影视动漫游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厦门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影视方向学科带头人;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福建省特色专业)负责人;厦门大学戏剧影视艺术学研究生实践基地福建省研究生创新基地负责人;厦门大学音像文献研究中心 / 电影博物馆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与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副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收藏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委员会理事;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理事;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台湾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李少红

终审评委

FINAL JUDGE

ROTATING CHAIRMAN

张律

轮值主席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中国第五代导演。李少红的电影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同时她也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之一,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一同于 1982 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88 年她独立执导影片《银蛇谋杀案》,受到观众的喜爱,此后,便获得了独立执导权,她本人也引起国际影视界的注目。随后陆续以1992年的《血色清晨》及 1995 年的《红粉》获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金气球奖和柏林电影节最佳视效银熊奖。2005 年以《生死劫》获纽约翠贝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大奖。期间她进军电视圈,以《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人间四月天》新《红楼梦》等作品跃居亚洲重要的电视剧制作人及导演。于2011 年 - 2020 年连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2019 年获得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电影精神成就奖。2020 年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2019 年度杰出贡献导演奖。

张律的第一部短片《11 岁》入围 2000 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2003 年,长片处女作《唐诗》入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芒种》(2005)入围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并获 ACID 大奖,并获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大奖。《沙漠之梦》(2007)入围柏林国际电 影节主竞赛单元。《豆满江》(2010)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获特别提及奖。《庆州》(2014) 入围洛迦诺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春梦》作为第21届釜山电影节开幕片放映。《咏鹅》在 2018 年釜山电影节大师单元展映。《福冈》入围 2019 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

雎安奇

叶宁

鲁本·奥斯特伦德

叶锦添

FINAL JUDGE

终审评委

FINAL JUDGE

终审评委

FINAL JUDGE

终审评委

FINAL JUDGE

终审评委

中国电影企业家,著名电影制片人。现任青崧影业创始人、董事长,华影天下(天津)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同时兼任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等社会职务。曾任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美国 AMC 院线董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副总裁、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 年获柏林电影节首届“亚洲璀璨之星”最佳制片人。2017 年入选由美国权威杂志 《综艺》(Variety)和 Verizon 联合承办评选的“2017 全球娱乐业最具影响力 500 人”榜单。

鲁本 · 奥斯特伦德 1974 年 4 月 13 日出生于瑞典哥德堡,瑞典电影导演、编剧、剪辑,毕业于哥德堡电影学院。 2004 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吉他蒙古人》,该片获得第 27 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2009 年, 执导剧情短片《银行事件》,该片获得第 60 届柏林 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金熊奖。 2011 年,执导剧情片《儿戏》获得第 24 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4 年,执导剧情片《游客》, 该片获得第 67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评审团奖。2016 年,担任第 69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 一种关注 " 单元的评委会成员。2017 年,执导剧 情片《方形》,该片获得第 70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第 90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2018 年,担任第 8 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成员。

叶锦添,作为世界知名的电影与舞台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师和视觉艺术家,不断探索及介绍其“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诠释古代文化对未来的启示。 其创作游走于当代电影、舞台、艺术、文学等多元领域。2001 年,叶锦添以电影《卧⻁藏⻰》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与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为首位获得以上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在舞台艺术领域,叶锦添与诸多世界知名艺术家及著名艺术团体合作,包括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弗兰克·德贡 (Franco Dragone)、阿库·汉姆 (Akram Khan)、张艺谋、赖声川、杨丽萍,以及云⻔舞集、当代传奇剧场、无垢舞团、汉唐乐府、太古踏舞团、优人神鼓等。其創作足跡遍及中国、奧地利、法国、美国、英国、⻄班牙、日本及以色列等地。

最受瞩目的中国新一代电影导演和当代艺术家、世界当代电影的重要作者之一。他和贾樟柯、 王小帅、娄烨等七人被媒体称为“独立电影七君子”。 作品参加过四十余个国际影展。并在巴黎蓬皮杜中心、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展出。处女作《北京的风很大》入选第 50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成为中国实验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 《诗人出差了》在鹿特丹、韩国全州等国际影展获得五个国际奖项。 最新长片《海面上漂过的奖杯》在第三届平遥国际影展首映并斩获三项大奖。主演王学兵获封“平遥影帝”。

蒋志

FINAL JUDGE

终审评委

蒋志 1971 年生于湖南沅江,1995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蒋志的创作包括摄影、绘画、录象及装置; 小说和诗作亦是他开始艺术创作以来的重要媒介。他长期深入地关注各类当代社会与文化的议题,自觉地处在诗学与社会学这两个维度的交汇处上,并着力于如何使那些我们熟悉的日常社会和个人经验转换进作品文本中。 蒋志为中国当今最多样性的艺术家之一,曾于深圳 OCAT 美术馆(2016)和广东时代美术馆(2012) 举办个人回顾展。他曾参与多个国际机构展览和年展,包括美国古根汉美术馆的“1989 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2017)、第九届上海双年展(2012)、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2012)、北京今日美术馆的“首届今日文献展”(2007),美国国际摄影中心,和亚洲协会的“在过去与未来之间”(2004),个人作品集出版有:《木木》(1999),《照耀我》(2008),《神经质及其呓语》(2008),《白色之上》(2008), 《颤抖》(2010),《如果这是一个人》(2012), 《情书》(2015),《我们,注定,一切》(2017)。